当前位置: 主页 > 泰州信息 > 正文

“他本是城里人,没想到这么能吃苦”

时间:2021-09-24

丁晓晴在制定工作计划。

“他克服种种困难,毅然决然来到革命老区祁巷,致力于农村科学文化传播,带头移风易俗,推动农村殡葬改革。创立了‘红雨伞’科技服务队,创办了‘文江科普馆’,用科学文化托起了乡村文明新风尚。”9月11日,泰州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上,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党委“第一书记”丁晓晴作为“十佳科普人物”受到表彰。

2019年5月3日,泰州报业传媒集团工会主席丁晓晴到祁巷村挂职“第一书记”。如今,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我们村的晓晴书记”。

全国劳模、祁巷村党委书记丁雪其谈起“晓晴书记”,一脸的敬佩:“他本是城里人,没想到这么能吃苦。包括春节在内,他都没休息过一天,每天工作连续10小时以上。他到村工作虽然只有2年零3个月,但加班的天数就超过240天。”

祁巷村是全国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参观活动不断,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每年接待量达30万人次。丁雪其腿脚不便,丁晓晴主动挑起重担,从抓党建、对外接待、文字写作,到多个大型活动策划,他都搞得有声有色。

想干事,有激情

作为一个倍受关注的村,祁巷村村干部的忙碌程度是常人难以理解的。除了“晓晴书记”,丁晓晴在村里还有好多“头衔”:秘书、讲师、导游、观光车驾驶员、编辑、导演、主持人……2020年6月1日工作日志显示,仅这一天,他经办的工作就达到了21项。

丁晓晴是一个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的新闻记者。他利用自身资源,将“带你看泰州”、泰州市脱贫攻坚全媒体行动启动仪式等大型活动放在祁巷村。他担任主持人,开展网络直播祁巷活动。2年多时间,全国各级媒体共384次报道祁巷。撰写的《丁雪其书记防疫日志》等被中国文明网、中纪委网站、《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刊用。

丁晓晴用创新思维抓党建,先后开展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党日、与多家党政机关单位开展“四心党建”联盟等活动,主持建成了祁巷村党员组织生活馆、祁巷红色教育馆、劳模工匠园、党史宣传一条街等设施,叫响“富民路上党旗红”祁巷党建品牌。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祁巷村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七一”期间,丁晓晴策划了“农民献给党的歌”等7项庆祝活动,获得一致好评。

经过3个月的调查研究,丁晓晴制定了《祁巷村五年发展规划》。他牵头召开“祁巷村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村与企业之间应寻求更高层次的融合发展的理念。该理念和做法,得到时任江苏省委副书记任振鹤的高度肯定,当场决定将全省“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活动启动仪式放在祁巷村举行。他还提出由“旅游+”更新为“培训+”的发展建议,村党委予以采纳并付诸实施。

能干事,有担当

刚到祁巷时,有人向丁晓晴反映,《祁巷村志》已编纂一年多,却始终无法定稿。他主动请缨,多次开座谈会听取大家建议和意见,对全书进行统稿和校勘。如今,18万字的《祁巷村志》已经完成,并通过市级部门初审。2020年和2021年版《美丽祁巷》杂志,由他牵头编审,内容更加充实,杂志质量得到很大提升。2019年底,丁晓晴发动在村企业、村农民艺术团和全体村干部参与,举办了祁巷历史上第一次春晚,并通过网络直播,18.6万人在网上收看。

疫情防控期间,丁晓晴连续4个半月没有回家,组织“清洁家园”行动,每天下午步行一小时,到各队组督查环境,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撰写督查通报,彻底解决了卫生“死角”问题。2019年8月,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验收,丁晓晴3天内拿出高质量的汇报材料,在泰州市初评中,得到99分的高分。2019年11月,祁巷村成功命名为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

干成事,有动力

在村2年多,凡是有重大活动、重要接待,丁晓晴都是当仁不让的“总指挥”。泰兴农民丰收节、全国双人钓鱼大赛、省特色田园乡村验收等重大活动,丁晓晴都会形成详细活动方案,并在一线督办,保证不发生一起差错。2019年,他主持建成占地6000平方米的“祁巷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设党组织生活馆、村史馆、乡村振兴学堂、文江科普馆、西林剧场、红白理事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丁晓晴还创立祁巷志愿者“红雨伞”品牌,成立12支志愿者服务队伍。

为了让“培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丁晓晴到相关部门上争,注册800万元成立“祁巷乡村振兴学堂”和“祁巷雁阵干部学院”,并与张家港永联干部学院、泰州市委党校、泰兴市委党校实行联合办学。如今,培训产业已成为祁巷村的主导产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受训团队100多个,学员超过10000人次,带旺了当地观光、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

“晓晴书记”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2019至2021年度,他获评泰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先进工作者和泰州市脱贫攻坚工作个人记功一次。“这2年多,我们村光国家级荣誉就新增了12个,这其中,我们村的晓晴书记功不可没。”丁雪其说,“像晓晴书记这样的‘第一书记’,才是我们乡村振兴迫切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