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泰州信息 > 正文

抢抓新机遇实现新作为

时间:2022-01-13
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召开后,市级机关部门纷纷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并结合部门实际,采取切实措施,部署落实会议各项要求。 作为经济综合部门,市发改委将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抢抓政策新机遇,实现发改新作为。 推动项目新突破为“头版头条”任务。市发改委将围绕抓优重点产业项目,进一步优化“三比一提升”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项目建设书记季度述职机制,树立招引“三高一低”项目的鲜明导向。围绕抓实政府投资项目,成立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咨询委员会,加强“一轴三极三城”系统性研究,努力办好一批改善民生实事项目。同时,围绕突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会同相关部门,启动一批补短板项目,推动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前期研究、纳入上位规划、尽早获得批复。 优化营商新环境是又一项工作重点。市发改委将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打造《若干措施》升级版,开展“啄木鸟”、媒体电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四个问政”活动,推进清费降本减负,探索信用赋能实体经济,积极争创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力打造“泰好办”营商环境品牌,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同时,市发改委还将开拓发展新空间,积极探索破解要素制约新路径,制定出台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及重点领域行动方案,完善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体系,建立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储备库,创建更多省级以上产业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加强企业债券上争,不断开拓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上争工作新空间。 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召开后,市商务局迅速传达会议精神。市商务局局长、党组书记黄红旗提出,要按照市委部署要求,聚焦“致力民生、聚力转型”,围绕“四个突出”做好做实商务文章。 一是突出稳字当头。在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双双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继续强化重点项目推进、重点企业扶持、重点渠道开拓、重点载体建设,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力,实现外资外贸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二是突出改革创新。加快推动自贸联动创新发展区先行先试,着力打造省级特色创新示范园区、智慧园区、国际合作园区,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争先进位,为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撑。 三是突出商务为民。持续推进商务惠民工程,科学合理编制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推进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加快消费促进工作,不断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四是突出“唯实唯勤”。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弘扬“三个不相信”精神特质,围绕商务高质量发展目标,自我加压、乘势而上,力争商务高质量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1月3日上午,市工信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会议要求全市工信系统紧扣“聚力转型”主题,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强链补链固链,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特色化、服务化转型步伐,夯实崛起中部产业增长极基础。 会议指出,要围绕“链主”“链核”“链源”,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发挥“链主”企业带动效应,支持长城汽车泰州基地加快实现“年产30万辆整车”目标,引导重点船企提升新一代绿色环保船型研发建造能力和精益造船水平,加快中海油气高端润滑油项目建设。分行业建立“链核”企业名单,优先支持申报国家强基工程、高端技改项目,扩大行业领先优势。立足整合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运用高位嫁接、兼并重组等方式,招引落户一批“链源”企业。 会议强调,要围绕数字化、绿色化、专业化、服务化,加快企业转型步伐。在数字化转型上,突出“智改数转”专项行动,组织实施“智改数转”项目500个,新增省级以上标杆示范企业20家、省星级上云企业100家。在绿色化转型上,突出绿色化技改,实施循环利用、节水节能、清洁生产等改造项目100个,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体系示范10个以上。在特色化转型上,突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分层次建立培育库,形成一批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在服务化转型上,突出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引导制造企业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等重点领域发展。 会议要求围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土地、能耗、排污权、产能等资源整合利用,落实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优先保障“三高一低”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持续腾退攻坚,加快一批占地100亩以上低效闲置工业用地盘活,对低端低效企业依法依规实施腾退。制定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实施细则,提高工业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建立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大数据平台,对改革推进情况进行科学监测评估。 1月4日,市科技局召开全体人员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会议提出,市科技部门将贯彻落实“1234”部署要求,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引领发展,像做优自然生态那样做优创新生态,努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聚焦企业转型,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增设“创新能力积分”,把企业创新相关的基础数据纳入积分体系,建立数据模型,进行科学赋分,做到企业创新能力评估数字化、具象化。优化“政策奖补积分”,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需求,分层分类提供政策支持,努力形成雏鹰、高企、瞪羚、独角兽企业竞相发展的创新矩阵。优化服务流程,变“等企业咨询”为“送政策上门”,变“窗口期受理”为“培育库管理”,变“申报后审核”为“申报前辅导”,通过优质服务提升企业创新源动力。 聚焦平台支撑,加快载体布局建设。打造科创中心先导区,推进企业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功能性平台等向科创中心集聚。联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产研院合作共建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打造国创泰州分中心。在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重点区域,建设离岸创新中心,主动承接先进地区创新链中技术、服务溢出,形成合理的功能布局和协作配套,探索建立“内外协同、联结互动、分建共享”的技术、人才引进使用柔性机制,着力打造“市外创新-离岸孵化-泰州转化”的离岸创新“钟摆模式”。 聚焦要素集聚,加速成果落地转化。推进“天使投资基金”加速落地,拓展“创新积分贷”系列产品,继续办好“科技人才活动周”系列活动。推进扬子江中药、隆基乐叶光伏、亚太泵阀等龙头企业牵头的产业创新联合体建设。深化“揭榜挂帅”联合攻关机制创新,举办产学研大会,引入火炬中心“成果转化直通车”,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