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连云港信息 > 正文

圆桌会议 | 如何化解幼龄儿童“社交恐惧”

时间:2022-06-30

“我每次带孩子出去,看见熟人让孩子打声招呼,孩子怎么都不说话,有时候甚至还表现出害怕的样子,为此我非常苦恼。”居民晓丽苦恼地说。据悉,有些幼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处时会表现出害怕说话、拒绝交流或融入团体有困难等表现,让不少家长苦恼不已。专家表示,幼龄儿童的“社交恐惧”会让儿童在与他人相处时变得不自信,长此以往会损害儿童自信心,让儿童缺乏自我认知,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如何化解幼龄儿童“社交恐惧”呢?近日,本报“社区圆桌会议”栏目走进路南街道葵花社区,邀请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和专家对此话题进行座谈交流,且看各方观点。   

居民观点:   

不用干涉随着年龄增长有所改变   

“孩子小的时候见到陌生人也会哭闹,不愿意和人相处,后来步入工作就好了。”居民郭锦香说。她认为孩子本身比较内向,看见陌生人会哭闹,等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自然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如果刚开始就介入,把孩子当成有问题的孩子,反而给孩子压力,有可能适得其反。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有部分居民认为孩子的“社交恐惧”多数是因为性格内向造成,如果强行逼迫他们去和自己不熟悉的人交流,或许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积极寻找解决途径化解孩子“社交恐惧”   

但也有居民认为,孩子如果患上“社交恐惧”就要积极寻找途径去化解。居民凡凡的儿子4岁了,孩子一进入幼儿园就表现出不合群,不愿意和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其他孩子一起玩,她的孩子坐在一边独自玩,在幼儿园期间也不愿意吃饭,在老师和她多次沟通后,她为孩子找了一名心理医生,在经过几次“治疗”后,孩子在幼儿园状态逐渐改变。   

她说:“孩子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活泼,一开始我以为只是孩子比较内向,后来经过心理医生分析,原来孩子是患了‘社交恐惧’,为了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我们配合医生方案,邀请同龄孩子在家玩,让孩子每天晚上在家人面前讲故事,还定期去看心理医生等,半年多时间里,渐渐改善了孩子‘社交恐惧’。”   

社区观点: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有些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胆小的原因。对于这样的现象,家长应该重视起来,如果孩子出现了‘社交恐惧’,家长要学会耐心倾听,给孩子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勇气。”葵花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秋玲说。   

如果家庭不和睦,儿童患上“社交恐惧”概率会比家庭和谐环境的儿童要大。对儿童管理过于严格的家庭,可能会损伤到儿童的自信心,让儿童不敢进行社交。所以家长要多跟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可以轻松愉快的畅所欲言,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让孩子多与邻居、朋友接触,鼓励孩子和周边小朋友一起玩耍,让孩子在和朋友相处中提高交际能力。当孩子跟邻居或者朋友接触时产生抵触情绪,家长要在身边给予鼓励和帮助,而不能一味地讽刺或者着急。   

此外,家长要多带孩子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让孩子在心理上慢慢接触外界的人和事,让孩子感觉社会活动非常好,非常有趣,有助于消除孩子的“社交恐惧”。日常没有空闲时间的家长也可以让孩子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多种活动,让孩子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专家观点:   

家长需要正确引导 化解孩子“社交恐惧”   

幼龄儿童的“社交恐惧”会让儿童在与他人相处时变得不自信,长此以往会损害儿童自信心,让儿童缺乏自我认知,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如何化解幼龄儿童“社交恐惧”培养孩子沟通能力呢?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殷敏医师认为,儿童自我调节的能力不如成年人,所以更加需要家长的关注和正确引导。   

他说:“孩子大多数的能力是模仿习得而来,对于幼年孩子来说最佳的模仿学习是游戏。在游戏中要让孩子多充当主角,这样孩子就会多一些主动性、积极性,比如让孩子扮演带领者的角色,指导父母怎么玩,这样就能激发孩子与人沟通的愿望,提高孩子交往的能力。”   

他还说,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孩子在早期的语言发展阶段没有接受合适的沟通训练,对于孩子后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交往能力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家长或是老师要学会倾听并鼓励孩子多说话,不要轻易拒绝孩子的沟通交流或打断孩子语言交流的机会。有些家长在说话时,往往要求孩子看着自己的眼睛,站好了认真听,反过来,当孩子想要表达或喋喋不休时,家长有时就会表现没有耐心。对于有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就不想再表达了。当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受到挫伤时,孩子就会变得胆怯,甚至产生所谓的“社交恐惧”。   

所以家长要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倾听,要表现出一种认真、关注、感兴趣的态度。家长的耐心倾听,会让孩子懂得用适当的音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这样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有时孩子的表达不是十分完整或不切合实际时,也不要立刻制止。因为宽松的氛围能使孩子的语言得到充分发展,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喜欢交流的习惯。平时还可以通过诗词、儿歌、故事、日常对话等,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这样能增强孩子理解别人话语的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殷敏建议,可以通过绘画、识图、表演等让孩子理解各种情绪和情感,理解什么样的言行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对孩子的交往沟通的能力提升也是很重要的。同时多创造孩子与人交往实践的机会。幼儿善于模仿,家长的交际语言很容易成为孩子们的学习的对象,因此家长在说话时要做到口齿清楚、表达有条理、语言标准,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要用身边的事物教孩子练习说话,比如家庭中的电器炊具、茶点水果、日常用品,都可用作训练孩子语言交流能力的素材。和孩子一起勤观察、多积累,让孩子从不同角度交流,时间久了就会养成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创造一些交流沟通实践的机会,经常带孩子主动和陌生的小朋友打招呼,和他们一起玩耍。”殷敏说,还可以把邻居或亲朋好友的孩子接到家里来做游戏,教会他们怎么玩,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